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经贸摩擦可能长期化,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正文

经贸摩擦可能长期化,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来源:瑜晏头条   作者:焦点   时间:2024-03-19 18:34:48
中国最需要的经贸是保持战略定力和改革势头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6月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摩擦中方立场》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长期盛世宠妃之废材练丹师白皮书分三个部分,化中分别阐述了美国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损害两国和全球利益的国需道理,介绍了美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三次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的保持过程,阐明了中方致力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战略协议的立场。  北京周报发表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定力高级研究员安刚文章介绍,经贸5月初,摩擦中美贸易谈判急转直下,长期特朗普政府以中国“推翻已有承诺”为借口,化中把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国需中国进口商品征税幅度提高到25%,另3000亿美元的保持加税计划目前正由贸易代表办公室履行征求意见手段,经国会听证后最早可能于6月下旬正式出台。战略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也骤然升级。5月15日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令”,盛世宠妃之废材练丹师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事实上在切断中国华为公司供应链方面迈出实质一步。至此,中美“贸易战”与“科技战”合流,两国关系滑到恶性竞争的悬崖边缘。  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压力,中方积极应战,开始以“组合拳”方式出台反制措施。自6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清单中的部分商品分别实施加征25%、20%、10%的关税。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那些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将列入清单。另一张握在中国手里尚未打出的牌是稀土供应,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已经表明态度,贸易战没有赢家,“如果有谁想利用我们出口稀土所制造的产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会不高兴的”。  但中方并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是《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最核心的一句话。白皮书指出:“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会理性对待”;“中美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着善意和诚信,通过磋商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第11轮经贸磋商后,曾向媒体披露了中国的三大核心关切,事实上也是最终导致第11轮谈判破裂的关键难点:一是取消全部加征的关税。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的起点,达成协议后,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二是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美方不应漫天要价,提出中方无法实现的巨额采购要求。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协议文本必须平衡。对于这三大关切,白皮书做了进一步的强调:中美双方都应看到并承认国家发展的差异性、阶段性,尊重对方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既不能指望通过一个协议解决所有问题,也需要确保协议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实现协议的平衡性。  文章称,中方已摆足要谈便谈、要打便打的姿态。6月底,中美元首有可能在二十国集团日本大阪峰会期间会晤,观察家们对双方能否利用这次会晤达成协议似乎不抱指望,但预期会起到管理两国分歧和摩擦的作用。在经贸形势和总体双边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中美达成协议的“机会窗口”可能要到年底APEC会议前后才会重新打开。可以预见,中美双方将打打谈谈、边打边谈,彼此经贸摩擦将成为两国关系中长期化的现象。  文章认为,经贸领域的困倦并非中美关系问题的全部,中国面对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应对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一年多前,被鹰派和右翼把持的特朗普政府通过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等指导性文件,把中国界定为美国头号“战略竞争者”,吹响了以“全政府”方式遏制中国的号角。此后,白宫放任不同行政机构纷纷推出加强对华防范遏制力度的部门政策和专项行动,美军方则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持续以压迫和挑衅的方式在中国周边强化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导致两国在西太平洋特别是南海地区的海上较量表面化、常态化,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就在中美贸易谈判局势发生逆转的同时,5月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无异议通过《2019年台湾保证法》,业已明显松动的美“一个中国”政策更加脆弱。  受这些趋势的现实发展触动,中国战略学界不再认为某种形式的冷战在中美之间绝对可以避免,转而判断局部冷战可能迫在眉睫,比贸易摩擦更严重的“技术冷战”事实上已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美国的对华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新的对华大战略正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美国的调整不是特朗普个人推动的,而是跨党派、跨任期、长期性的,整个美国已做出压制中国崛起以维护美绝对优势的战略选择。未来中美之争既非简单的利益之争,也非片面的地缘战略之争,而是两种发展模式、两套价值理念、两种秩序观之争。即便贸易协定达成,也不可能是两国经贸摩擦的“终点”,而将是更大规模更广范围长期博弈的“起点”。  美国在经贸磋商中的漫天要价——包括远超中国承受力的对美采购、大面积修改国内法律、接受美国监督核查等,触及中方核心利益,意味着中国退无可退,只能选择一方面坚持“双向平衡”,以坚决有力的斗争和逐领域的博弈顶住压力,积蓄实力,争取主动;另一方面加紧培育自身基础研发能力和国内消费市场,实现自主创新,锻造防风险抗风险能力,团结一心向制造业顶端迈进,越压越勇、越打越强。这将导致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模式的更深层次调整转变。从此意义上讲,特朗普政府正以“贸易战”“科技战”助推中国国内形成对美基本共识和强国战略所需的强大凝聚力。  文章指出,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安全,变化无处不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和改革势头。经过几轮压力测试,中国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及其衍生问题的自信正在恢复。就像《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末尾所说的,中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是应对经贸摩擦的根本之道。白皮书也向国际社会重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带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充分空间,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新举措将会落地,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真正的问题在于,中美在经贸科技领域的较量正越来越多地转化为针对对方企业和产品的实际限制行动,即便将来双方对抗态势因贸易协议达成而有所回调,迄已采取措施所形成的“寒蝉效应”和激发的“备胎转正行动”也无法回头,对对两大经济体相互“脱钩”的驱动是实质的,全球产业界已在准备迎接新的全球体系运作模式。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